欢迎您来到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队官网
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最近更新
首页 > 地矿文化 > 七旬身影映山河 地质精神薪火传

七旬身影映山河 地质精神薪火传

发稿时间:2025-08-01 17:25:59      来源: 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队     浏览:66

七月骄阳似火,正午的岩层被炙烤得滚烫。我在山顶寻找钻孔位时,接到了矿山老总的电话:“沈工,有位老院长范振祥同志要来矿区踏勘,请你全程陪同。范老经验极其丰富,能帮我们查漏补缺,你要抓住机会好好学习。我已将你的联系方式告知范老,明日他会与你联系。”我连忙应下,挂断电话,心头却掠过一丝顾虑:七旬长者,会不会过于严肃?与我们年轻人,会不会有难以逾越的代沟?

次日,天光未亮,一个陌生电话惊醒了我。听筒里传来洪亮有力的声音:“小沈,你好!我是范振祥,今天就辛苦你带路了!”我一个激灵彻底清醒——范老到了!迅速起身洗漱出门,才清晨五点十分!这份勤勉,瞬间让我对老一辈地质人肃然起敬。

初见范老,他一身朴素的工作服,头戴略显陈旧的遮阳帽,背着一个鼓鼓囊囊、帆布泛黄的地质包。他微笑着招呼我,精神饱满,丝毫看不出已七十四岁高龄。简单的寒暄后,我昨日的顾虑烟消云散——范老平易近人,毫无距离感。接下来的几天,我们成了默契的“老搭档”。每天清晨五点出发,傍晚五点方归,足迹踏遍整座山头,深入每一个老旧巷道。范老将他能抽出的每一分宝贵时间,都用在了这片矿藏之上。

短短数日,范老不仅以渊博的知识为我解惑,更以他的一言一行,为我树立了精神的标杆。宁国山区地形切割强烈,坡度陡峭,多在40°以上,高差常达数百米。年逾古稀的范老,爬山却毫不含糊,既稳健敏捷,又时刻注意安全。每至一处地质现象点,他必驻足良久,细致观察,一丝不苟地记录。那工整的字迹、清晰的素描图,映衬着我记录本上潦草的“鬼画符”,令我顿感惭愧。

深入积水老巷道的经历,尤为难忘。巷道内顶板滴水不断,脚下积水冰凉。范老率先垂范,坚持要看完所有关键区域。待我们重返地面,他的工作服早已湿透,紧贴在身上。这份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求真务实的作风,深深震撼了我。范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样感染着我。途中小憩,他常以轻松的口吻,向我讲述过去的故事。那时的条件远比今日艰苦,但他言语间洋溢着对往昔奋斗岁月的追忆与自豪,没有一丝抱怨。“有困难不要怕,多想办法解决它。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他乐于学习新事物,喜欢拍照,被老友笑称为“老顽童”——一位开朗豁达、令人敬仰的前辈,正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。

因家事在身,范老此行时间有限。临别之际,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我:“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,多学知识,努力评上职称。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,也要不断提升自己。人生未必处处圆满,但努力过,内心就会充实、快乐。”那一刻,我感受到的,不仅是师长的谆谆教诲,更是一位挚友的殷切期望。

这位投身地质事业近五十载、拥有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,履历上写满荣光:25次优秀共产党员、17次劳动模范、10次先进个人、9次找矿成果贡献奖,并获芜湖市道德模范、“芜湖好人”,入选“中国好人榜”等荣誉,累计获奖百余次。然而,最触动我心的,并非这些耀眼的荣誉,而是那个背着泛黄地质包、穿着湿透工作服、步履坚定行走在崎岖山道上的身影。

那身影,是地质精神的具象! 范老用脚步丈量大地,用岁月书写忠诚。他以坚韧意志克服重重险阻,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国家资源勘探与地质研究。他身上闪耀的,正是地质人代代相传的“三光荣”精神(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、以艰苦奋斗为荣、以找矿立功为荣)和“四特别”精神(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)。这身影,这精神,如同不灭的薪火,照亮了我们年轻一代地质人的前行之路,激励着我们继承先辈遗志,开拓创新,无怨无悔地投身于壮阔的地质事业之中。(地矿院 沈国泰)

合影.png
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管理登录
Copyright ©2019-2021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(www.ah332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黄山东路172号 电话:0559-2313090 邮编:245000
版权所有: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队 备案号:皖ICP备07011488号-1

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396号